联系我们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店埠镇合蚌路3公里处
  • 邮编:231600
  • 电话:13515644574
  • 邮箱:673067223@qq.com
欧宝手机网页版

【六个行动·兴安答卷】突泉县:聚焦“六个行动” 激活发展动能

来源:欧宝手机网页版   发表时间:2025-09-10 05:14:30

  春潮涌动,万象启新。2025年,兴安盟突泉县紧紧围绕“五大任务”,一张蓝图绘到底,以“拼”的意识、“抢”的精神、“早”的观念,主动靠前、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精准推动“六个行动”各项工作出亮点、出典型,做示范、做引领,全力以赴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迈向新征程。

  战鼓催征,再踏新程。在兴安盟突泉县各项目施工区现场,机器轰鸣、焊花四溅,工人们正抢抓工期,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处处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在六户镇的内蒙古能源突泉县百万千瓦风储基地项目现场,高大的风力发电机组擎天而立,起重机正在吊装起第一片风力发电机组叶片。

  “目前项目正在进行混塔吊装,钢塔及风机吊装,500千伏巴音恩和升压站已投运,首批风机已并网发电,全部项目都进入了施工高峰期。下一步,将进行剩余风机基础、混塔吊装、集电线路以及风机吊装工程项目施工,同步电装及调试工作,预计在2025年12月31日全容量并网发电。”内蒙古能源突泉县百万千瓦风储基地项目负责人王连锁说。

  据了解,该项目由内蒙古蒙能醴泉能源有限公司建设,总投资45.2亿元,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提供绿电22.47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67.7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11.59万吨、烟尘2600吨,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走进太平乡马吉拉湖村的突泉县水培大麦草智慧牧场建设项目,一排排宏伟的钢架建筑已经完工,工人们正开足马力赶进度,稳步推进项目建设。

  项目现场负责人曙光介绍说:“我们现在正在进行厂区部分设施安装工作,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5%,下一步,将进行配套设施进场安装。项目投产后,日产水培大麦草500-600吨,带动周边80余人就业。”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1亿元,目前完成投资8750万元,项目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设项目包括2.4万平方米全自动大棚及保温、水培等附属设施。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近年来,突泉县把大抓项目作为推动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引擎,积极谋划重点项目、服务重点项目、推动重点项目、成立重点项目工作组,落实重点项目包扶责任,始终把提供优质服务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做到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确保重点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推进。随着一大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项目集中开工,必将为突泉县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5年,突泉县将实施重点项目53个,总投资166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同比去年增长10%以上。其中重点项目24个,总投资143亿,预计年内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下一步,突泉县将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要、闯字开路、严字托底,以争第一、创唯一的劲头,奋力开创突泉县现代化建设崭新局面。”突泉县发改委主任张艳玲说。(作者:王昊宇)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发展的沃土。国家税务总局兴安盟突泉县税务局坚持把税收工作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通过精准化服务、多维度纾困,不断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优化纳税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力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3月25日,突泉县税务局联合突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成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上门服务,为其办理贷款业务。

  “因为纳税记录良好,信用等级较高,贷款申请得特别顺利,切实解决了我们的资金困难。下一步,我将继续依法合规纳税、诚信经营。”成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艳华说。

  近年来,突泉县税务局不断深化“银税互动”,连续四年举办“政银税企”推介会,通过搭建政府、金融、税务、企业四方联动的平台,拓展政银税企互动范围,通过及时向银行推送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价结果,为银行和企业牵线搭桥,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助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在突泉县税务局办税大厅,工作人员正耐心地为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讲解业务流程。

  为打造办理速度更快、办税程序更优、纳税成本更低的纳税服务,突泉县税务局大力推行一窗办、一次办、就近办等服务措施,持续拓展“最多跑一次”清单事项。同时,着力探索网上办税服务模式,在全县各乡镇所有办税延伸点配备24小时自助办税机。

  “突泉县税务局始终聚焦企业需求,全力当好助企发展护航员。一方面精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另一方面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办税效率。突泉县税务局将始终以优质服务、扎实举措,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注入税动力。”突泉县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副局长章楠介绍说。(作者:赵洹)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缓解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兴安盟突泉县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创新工作方式,深入企业组织入企访岗宣传活动,通过政策宣讲与直播招聘相结合的方式,成功搭建起企业与求职者双向奔赴的沟通桥梁。

  近日,在突泉县极铸实业(内蒙古)有限公司,就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向企业员工发放宣传手册。手册涵盖稳岗返还、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多项就业扶持政策。工作人员结合企业真实的情况,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地理解阅读各项政策条款,让企业和员工深入理解政策红利。

  “就业局送政策上门,让我们清晰地了解到国家对公司发展的支持方向。好政策不仅能帮我们降低用工成本,还能激励员工提升技能水平,对企业长期发展意义重大。”极铸实业工作人员胡秀玉说。

  随后,一场聚焦企业用工需求的“订单式”直播招聘火热开启。就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镜头前化身“带岗主播”,通过直播平台全方位展示企业文化、岗位设置及薪资福利等。从生产一线到研发技术,再到管理岗位,多层次的用工需求吸引了线上众多求职者的关注。

  “直播招聘的效果远超预期!这种招聘方式能够让更多求职者了解我们企业,在直播中我们收到了很多求职咨询和简历,希望能借此机会为企业招到更多优秀人才。”极铸实业人事负责人贾燕说。

  突泉县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通过入企政策宣讲与现场直播招聘的有机结合,让更多求职者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企业岗位信息,同时也帮企业拓宽招聘渠道、提高招聘效率,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起高效对接的平台。

  “2025年,我们计划举办线上线下系列春风送岗求职招聘活动45场,通过开展入企访岗政策宣传活动,建立企业用工需求清单,精准宣传惠企政策等方式,全力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题。”突泉县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胡青华说。(作者:程阳)

  走进兴安盟突泉县六户农特产品加工创业产业园,阵阵豆香扑鼻而来。在传统手工干豆腐生产区、熏烤食品生产区、机制干豆腐生产区工人们正有序忙碌着。一件件包装精美的产品摆放整齐,准备发往北京等地。

  “我们推出的三宝礼盒不仅本地顾客喜欢,还远销首都北京、首府呼和浩特等地。刚又接到92盒新订单,看到家乡土特产走向大众的餐桌,成为佳节馈赠良品,我们特别骄傲。”产业园负责人张建华高兴地说。

  “产业园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京蒙帮扶资金1000万元。自2023年10月运营以来,以生产六户三宝即干豆腐、熏鸡、榛菌包为主,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带动20余名工人就近就业,同时带动2万亩大豆基地建设。”六户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庞亮说。

  山水相连,相知八载。兴安盟突泉县与北京市房山区紧密协作,确定了产业协作、对口帮扶、劳务协作等帮扶重点,先后投入协作资金4.76亿元,实施京蒙协作项目173个,实现农特产品进京销售额4.8亿元,有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突泉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北京韩建河山管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的厂区内,整齐地摆放了数以千计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公司每天生产涵管45-50节,为突泉县带来每年1300万元的利税,解决了当地600余人的就业问题。

  “2019年公司落户突泉县后,不仅补充了当地的产业空白,还带动了水泥、钢材等原材料本地采购、当地加工,促进了物流运输等配套产品的发展。”北京韩建河山管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经理白福山介绍说。

  京蒙协作让项目落地生根,百姓增收致富。北京市房山区与突泉县瞄准产业协作方向,不断探索对口协作新模式、新路径,鼓励落地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作者:张佳)

  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灌溉则是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今年,兴安盟突泉县坚持“早谋划、早准备、早安排”的原则,突出“实”字当头,着力构建设施完善、用水高效的灌溉用水管护体系,畅通农业灌溉渠道、提高供水效率和灌溉效益,为保障农业生产和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3月24日,在突泉镇常青村施工现场,大型机械正在装卸黑色灌溉管带,实施工程人员仔细检查灌溉管带的质量。田间地头,钻井机高耸、钻头入地,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施工现场一片火热。

  “目前,已完成了67眼井的钻探工作,计划在4月20日前完成全部114眼井的施工任务。下一步,将进行场地平整,确保不误农时。”辽宁中胜隆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现场负责人王涛说。

  常青村党支部书记牛福宝对此项目很认可:“这个节水灌溉项目覆盖1.3万亩耕地,惠及200户村民。过去我们靠天吃饭、田间浇灌难,现在全部改成了水浇田,给村民带来很大便利。”

  据了解,该项目采用的是浅埋滴灌技术,通过精准控制水量,将水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相比传统大水漫灌,不仅减少了水分蒸发和渗漏,还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

  “为了落实节水行动工作,在农业节水方面,我们实施了节水灌溉项目,不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还增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实施更多节水灌溉项目,让农业节水成果惠及更多农田。”突泉县水利事业发展中心水政水资源股股长双慧说。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气象局投入40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的4个智能气象节水灌溉示范区已初显成效。依托智能网格预报系统和农田水量平衡模型,结合玉米需水规律、机井参数等数据,可精准预测未来10天最佳灌溉时段和水量,实现亩均节水10%、节电10%,同步达到减肥减药、增产增收效果。

  “智能气象节水灌溉示范区每年节水70万吨以上,实现耕地保苗5500株/亩、粮食亩产700公斤以上。”突泉县气象台台长张超群介绍,示范区内还布设了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仪和作物长势自动观测仪,田间温度、株高、植被指数等12项农情数据实现实时动态监测,为农户科学田管提供精准“气象处方”。(作者:张文秀)

  近年来,兴安盟突泉县深入探索“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将“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落实到日常服务中。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健全,文化服务活动更具亮点,文旅融合发展更加强劲“北疆文化”品牌焕发新活力。

  在突泉县,有一处别具一格的数字文化沉浸式体验馆“醴泉故事 突泉手创”突泉县民俗非遗体验馆。馆内以“寻根民俗溯源”和“突泉的百年风情市井生活”为主题,通过全息影像、VR影像等数字化技术为观者带来沉浸式体验,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全方位感受突泉县民俗风情与非遗魅力,成为当地热门的旅游打卡地。

  突泉县民俗非遗体验馆通过整合资源,精心打造“突泉文化探寻之旅”特色研学线路,形成集教育性、趣味性和体验性于一体的研学产品体系。创新开发历史背景和文化探源、红色文化传承等五大主题研学课程,其中“农耕文明体验”和“非遗技艺传承”两大特色课程更是被纳入兴安盟研学手册重点推荐项目,并成功入选兴安盟首批研学旅游基地。2024年,体验馆共接待研学旅游团队51批次,服务研学游客突破1.5万人次。

  “2025年,我们将继续打造北疆文化品牌载体,策划主题活动展,开展青少年研学活动,推动北疆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全面推广。”突泉县民俗非遗体验馆馆长董清雨介绍说。

  夜幕降临,突泉县乌兰牧骑的乐器排练厅传来阵阵悠扬的马头琴声,这是“石榴籽马头琴公益课堂”的教学现场。来自乌兰牧骑的演奏员杨田虎担任讲师,通过为期15天的课程,教授全县马头琴爱好者掌握演奏技巧,提升音乐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

  “今年计划举办三期马头琴公益培训班,每期15天,我将教会大家掌握马头琴基本的音阶、识谱和节奏练习等,帮他们提升音乐理解能力。”杨田虎说。

  “希望通过这次培训,更加深入地了解北疆文化和马头琴艺术的内涵,为传承和发扬这一文化瑰宝贡献自己的力量。”学员富绅说。

  此外,突泉县乌兰牧骑把“石榴籽马头琴课堂”开进校园,让学生在学习演奏技巧的同时,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开设石榴籽马头琴课堂,主要是为了推动非遗文化传播,突泉县乌兰牧骑将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与基层服务实践紧密结合,深入开展薪火传承乌兰牧骑传帮带等学习活动,有效提升了乌兰牧骑的艺术品质,传承了精神血脉。”突泉县乌兰牧骑队长董金梅介绍说。

  近年来,突泉县乌兰牧骑积极探索“乌兰牧骑+”演出服务新形式,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各类主题基层服务活动,让主题鲜明、形式鲜活、内容饱满的文艺演出辅导活动走进全县各乡镇、社区。2024年至今,已开展基层惠民演出110余场,受众近6万余人。(作者:曾令刚)